第一次做人物访谈
因为好奇纪录片的拍摄,所以跑到兄弟学校蹭课,找了一组同学屁颠屁颠跟着人家学东西。拍的是关于单身女生的内容,主要是访谈,需要一个问话的主持人。
之前和同学们自我介绍的时候我说我学社工的,访谈凑合能算一个技能点,所以第一次去的我就分到了主持人的美差。
说美差是因为我只要坐着就好,其他的都不用管。老实说,周围光打着,长枪短炮架着,说不紧张那是假的。和服务对象聊天是一回事,拍片子那是另一回事,当下却管不得那么多,问了第一位被访者的名字就赶紧开始了。
第一个女生,第一场,开始。主持人和被访者都不太自在,走马灯似的问了一串问题就结束了。怕对方没话说,我的问法通常是:“有人说XXX,你觉得呢?”“有的人xxx,你会这样吗”,但这么一来,对方经常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,不太容易做更多的展开。所以可能抛一些更加开放式的问题会合适。
在主持人的椅子上坐了一会,稍微有那么一点点感觉了。开始和候场的女生聊天,从专业院系开始扯,扯到班上男生,这样访谈之前的氛围就不那么尴尬了。帮助对方扑点散粉,别个小蜜蜂(领夹话筒),肢体接触也能让双方熟络一点。我只有一两分钟的时间和访谈对象交流,在这个短暂的时间里,把对方拉入访谈的“场”显得很重要。演播室里有许多人,但摄像机里面的只有我们两个人。
一个访谈结束,回头一看,发现已经有十几个人聚在演播室里了,心里觉得有点逗,恍如隔世,后台和前台,也就跨一步的距离。
访谈的过程中,想要追问,就是抓住一个点反问回去,或者复述一遍,让对方澄清。这是个案工作里面很常用的技巧。但是按照个案的方法可以聊整整一天,洋葱一层一层地剥,线索一条一条地顺,而此刻只需要让对方说话就完成任务了,这么看,似乎人物访谈要容易一点。
但是,聚光灯下,摄像机前,加上室内温度也比较低。能够感到人受到无形的束缚,被访对象说的东西,似乎也是不痛不痒,蜻蜓点水似的内容。换句话说,这些东西自己瞎想也能想得到。比如在关于恋爱的N个问题里面,所有的女生都会就“理想型男生”阐述一番,或许这个问题比较安全,或许是这个问题属于鲜有的“不需要具体情境也能说很多”的问题类型。导演反复提到爆点,期待同学们说出一些劲爆的东西来。我倒觉得不一定需要,怎么说呢,不说也是一种说法,只说平淡的东西也能反映一种现实。
个案工作里面,嗯嗯啊啊总是少不了。这一套在拍片子的时候就要小心了,因为老是嗯来嗯去,和被访者的声音混在一起,后期只留被访者的声音就很难剪。所以努力靠点头和眼神来向被访者表达肯定也是一个小挑战。由于这个片子只需要被访者的声音,主持人只是帮助对方把话说出来的引子,因此我更多的是听。百分之八十的时候都是真的认真在听,跟着对方思路走,百分之二十的时候想到要问的问题是不是问到了就会走个神,一走神自己就紧张起来了。
每个被访者都不一样,在短短的两三个小时里面看到了十几张面孔。好像玩西洋镜,每个人的内心一闪而过,组合起来又是另一番景象。
总结下来还是很有趣的一次经历。如果说有什么社工的东西在里面,那可能就是会根据对方实际的情况来问而不是拘泥于提纲;比起问话我更多的还是想让被访者先感到舒适和自在;不会做判断。
以前上课的时候,练习目光对视,从不断地笑场到保持平静。就复述、澄清这些个技巧一次次地做练习。这次也算用上了。这些东西,有时候是技术活,有时候,就是生活。
学期要结束了,希望各位都有所得。感谢阅读,假期愉快。